第六百零一章蓄势待机 (第2/2页)
刘裕给京中送缴获雍军的火药时,就让徐羡之召聚造船工匠,徐羡之当然不会动用朝廷造船场的工匠,于是下令从三吴之地征召造船工匠到京中聚集,六月徐羡之向刘裕禀报,已然召得一千六百余人。
魏***而攻打北燕,派遣工匠之事便搁置了下来,恰好刘裕悬赏改进军械工艺,战舰更是重中之重,这一千余人便留在玄武湖造船场中琢磨如何提升船舰的战力。
集众之智,不少好点子冒出,建安船厂的老船匠石横世代造船,先祖曾在杜弢麾下任校尉。杜弢反叛时,朝廷命陶侃讨伐,为对付陶侃水师,杜弢发明了桔槔对付陶侃所率的水师。
石横道:「先祖曾提过,‘桔槔一端系石块,一端以绳索牵引,置于横竿之上。待敌船靠近,松开绳索,石块下落将敌船砸碎、砸翻。亦可拉动绳索,将巨石抛飞,击打船舰。」
这个提议立时引起管理船场的官员毛敬重视,让石横指导在一艘楼船的首尾各装了一套桔槔,然后让艨冲舰假扮雍船进攻。
宋军船舰有不少缴自卢循,当初徐道覆造船高大,与刘毅、何无忌的水战中占据上风。刘裕认为高大的船舰在水战中占据优势,以后宋军船只都造得高大。
假扮雍舰的船只比楼船低了半丈多,等挨近舰首,毛敬一声令下,一端悬着的巨石坠落,重重地砸在船舰之上,顿时将船板砸得碎裂,船体翘起,差点没翻沉。巨石被绳索高高提起,然后又重重落下,不用几下假扮雍舰的船只便四分五裂。
此法可行,毛敬当即下令除了船首船尾外,在楼船两侧再各置一套桔槔。巨石不好掌控,毛敬命人将巨石改为三百斤重的铁块,铁块前端铸成锥状,一锥落下,小船立刻被砸漏。
看着新式战舰诞生,想到刘裕许诺的封侯赏赐,毛敬哈哈笑道:「桔槔乃汲水之物,不好用此名字。此物能将战舰拍沉,可名之为‘拍杆。」
五兵尚书郑鲜之看过拍杆威力之后大喜,下令船场在五丈长的船舰上皆安装拍杆,命人绘画好船只图形,亲笔描述拍杆威力,送于江陵的刘裕。
刘裕览信大喜,再有三五个月,己军便会多出数十艘装载拍杆的船,届时当可击败雍军水师,沿汉水攻打襄阳城。
船场工匠正在为舰只安装拍杆,贺朗此时让他送五百船工前往魏国,刘裕有些犹豫不决,索性等拍杆安好后再送工匠北往不迟。
谢晦继续道:「今年棉价高涨,听闻魏人在榷市以百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棉花,不妨多装载些棉花前往魏境换粮。」
刘裕隐隐感觉不对,虽说棉花制成的冬衣可让将士们安稳过冬,但棉花、棉布的价格如此高,势必引诱不少人
弃粮种棉。据军情司禀报,那些门阀世族有的居然拿出半数田地来种棉。
这些门阀世家的田地虽然不用纳税,但种出来的粮食除了储存外便要流向集市,如果田地用来种棉,那么势必没有多余的粮食流向市场,难怪徐羡之来信告知今年的粮价上涨得厉害。
明年一定要严控种棉的数量,刘裕的眉头皱起,普通百姓还好掌控,那些世家门阀着实让他头痛。眼下缺粮,还要靠门阀相助,虽然位极人臣,离宝座只有一步之遥,刘裕仍有束手缚脚之感。
想到这里,刘裕忍不住轻叹道:「道和若在,定能为愚解忧。」
听刘裕思念刘穆之,谢晦脸上有些挂不住,他一向与刘穆之不睦,自认才干不在刘穆之之下,若没有刘穆之压着自己,自己早就是宋公麾下第一谋臣了。
谢晦知道刘裕是为粮食发愁,略思片刻道:「主公何不往南求粮。」
往南,刘裕一愣,南面是交州、广州。刘裕听刘穆之跟他提过,交广一带有双季稻(2),但由于耕作技术欠发达,加上人口不多,粮食产量有限。即便交广有余粮,千里迢迢送往建康,路途食用消耗,恐怕剩不下多少。
谢晦笑道:「愚族中与林邑通商,称林邑今年大熟,林邑国主常率兵寇日南、九真、九德等诸郡,杀伤甚众。主公何不命交州刺史杜慧度南征林邑,扬我国威。」
刘裕笑道:「宣明说得是,撮尔小国撮不知天威。胆敢屡屡寇边,当伐之。命交州刺史杜慧度征讨林邑,将之纳入国土,收其珍宝、粮食、百姓,以资国用。」
「注(1):《晋书》用寿春,《资治通鉴》用寿阳,看地图应该是指同一个地方--安徽省淮南市,而不是山西省晋中市。淝水是淮河支流,应与合肥的肥字同源。
(2):东汉杨孚《异物志》:「稻,交趾冬又熟,农者一岁再种。」《水经注》:「九真自东汉开始,有‘两熟之稻」。」